第(2/3)页 薛瑾仪道:“希望能听见父亲的捷报。”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她,没有经过战争,现在头一次体会到战事就在这个国家的边境,而自己的亲人就参与其中,不仅有些恍惚。 濮阳瑄以为她在担心卫国公,安慰道:“岳父率兵以来,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役,没有输过多少,以前被人称为‘常胜将军’呢。” 薛瑾仪笑道:“我相信父亲。”她欢快地蹦蹦跳跳起来,将带来安置地的箱子拖出来,“明天,我把这里的事不知妥当后,我们就去白清庵。” 濮阳瑄主动过来帮她一起收拾行囊。 第二天,薛瑾仪安顿好安置地的事情后,和濮阳瑄前往白清庵。 马车只能停在白云寺的门口,接下来需要步行到林子深处的白清庵,不过不太远,只需要走一刻左右。 薛瑾仪今日特意穿了轻便的男装,与濮阳瑄手牵手爬上石阶,站在了白清庵的门前,相比白云寺,这里显得古朴许多,石门上甚至有青苔的痕迹,香客也不多,四下里可以清晰的听见风声和鸟鸣。 门口的小尼姑拿着扫帚,慢悠悠的清扫走地上的枯叶,对经过自己身边的香客们看也不看。 “小师父,请问圆凡师父在何处?”薛瑾仪柔声问道。 “就在门中。”小尼姑语气冰冷,随意的抬手一指庵门,继续扫地。 薛瑾仪哭笑不得,白清庵的师父们不在庵中,还能在哪里?不过要看有没有缘分,与这位曾经的京山伯府三小姐相见。 她与濮阳瑄相视一眼,松开了相握的手,但并肩走向庵门。 这时,小尼姑的声音又凉凉的响起,“圆凡师父很少见香客,贫尼劝二位不要白费功夫了。” “见与不见,要试过才知道呀?”薛瑾仪语调轻快,似乎并不烦恼见不见的问题,“谢谢小师父提醒。” 小尼姑没说话,继续扫地,而只要风一吹过,地上便会有新的落叶,她似乎永远也扫不完,可她没有半点不耐烦。 薛瑾仪与濮阳瑄走进白清庵中,清冷的风迎面吹来,此时庵中最后一个香客在佛像前起身,又恭敬的拜了拜,然后缓步离开。 举目四望,居然看不见比丘尼的身影,不过也没有人跑出来对他们的出现表示什么,所以他们宛如散步一样走进正殿中,先向观音菩萨,虔诚恭敬的拜了拜。 “阿瑾是受菩萨眷顾的人。”濮阳瑄一边说,一边拿起荷包,“我要多捐一些香火钱,表示感谢。” 第(2/3)页